万科·翡翠滨江|昆明山水 滇池为魂 风景旧曾谙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滇池人文变迁故事:
昆明山水,滇池为魂,风景旧曾谙!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五百里滇池”是诗人孙髯翁的夸张吗?不是!折为现在的市制,其实还不止“五百里”。碧波荡漾的古滇池一望无垠,曾经有1000平方公里之大。在历史的变迁里,滇池用那悠久的岁月,记录下无数人文。
滇池,曾有1000平方公里
《昆明水利志》中所绘的“滇池变迁图”,让我们形象地看到了滇池在不同历史时期步步缩小的几个阶段。上古时期的昆明坝子是横无际涯的一片汪洋大海,那时古滇池几乎淹没了整个昆明坝子,水域面积约为1000平方公里,当时水面海拔约比现水面高出10米以上,湖岸线北起今松花坝,南至晋宁宝峰,东到呈贡王家营,西到马街山脚。
唐代有史料记载,今昆明东面的螺山,遍地皆是螺蛤之壳。上世纪中期,在滇池周围发现一些以螺壳大量堆积为特征的贝丘遗址,“一些螺壳堆积厚达9米,证明所在地距滇池不远,而贝丘遗址现距滇池或二三十里。”方铁说,经测定,滇池地区贝丘遗址距今约4260年。
《后汉书·西南夷传》说:“滇池周围土地平敞,多见鹦鹉、孔雀,有盐池田渔之饶,金银畜产之富,习尚豪奢,居官者皆富及累世。”
时髦的“朝泛昆池艇,夜归官渡村”
唐代云南地方政权南诏在滇池旁建拓东城(昆明前身)后,在西山高峣和今官渡各修建了一个水路码头,前者称西渡口,后者名东渡口 ,之后官绅、商贾、渔民、工匠在两渡口之间往来频繁,今官渡一带逐渐形成繁荣的集市,“官渡”之名,也因过往官员常从这里下船登舟而得。
大理国时的鄯阐演习(昆明城防主将)高生世喜欢乘舟优游“烟水杳霭”的滇池,游得高兴就停舟官渡,饮酒赋诗,被称为“停舟烟会”(见《创建官渡妙湛寺碑记》),文人雅士们也争相仿效,“朝泛昆池艇,夜归官渡村”,从时髦变为了习俗。
半城半水,河流遍布的水城昆明
几百年前,一顷湖水,从它的身体里又流出一条条河,金汁河、银棱河、玉带河、宝象河、采莲河、永畅河、西坝河……它们纵贯老昆明城。至明末清初,昆明城及附近基本形成“三江并流、两带萦绕、河网密布”的格局。
滇池附近的这些河流,就像昆明城的血脉,要么环绕在拓东城边,要么形成了一泓泓湖水,点缀在昆明这座古城里。
“昆明城诞生之时,就是一座水城。”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昆明文史研究会副会长卜保怡说,《南诏德化碑》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言山河可以作屏藩,川陆可以养人民。十四年春,命长男凤伽异于昆川置拓东城,居贰诏,佐镇抚。”
此外,在城内,发源于翠湖的洗马河经过小西门流入篆塘,汇玉带河水形成运粮河(大观河)。近30条河流,其主要功能在于灌溉和泄洪,不仅满足了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也层层萦绕,纵横交错,把昆明打扮得灵秀美丽。“你看,昆明称之为水城,名副其实,毫不夸张。”卜保怡说。
滇池步步缩小,盘龙江越变越长
盘龙江是怎么得名的?一因流程长,蜿蜒曲折似长龙,二因雨季水势汹涌,壮若游龙。当昆明的母亲湖——滇池步步缩小之际,昆明的母亲河——盘龙江却越变越长。
盘龙江是注入滇池的主要江河,它从古至今苦恋着滇池。古代从松华坝至滇池的入湖口,河的流程并不长,随着滇池的缩小,湖岸线日渐移向西南,盘龙江怎肯与滇池拉开距离,于是它跑步紧跟,向西南延伸,河道越拉越长。
沧海桑田,滇池依然是昆明之魂
在滇池东岸石寨山发掘出的铜鼓上,有着滇池荡舟的游乐图:有人立于船头吹芦笙,有人翩翩起舞,有人且饮且歌。这是两千年前滇王时代的情景。
如今,滇池周围有大小数十个山峰,山环水抱,天光云影,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天然画卷。环游滇池,既可追寻古滇王墓的踪迹,探索古滇文化的源头;或走进云南民族村去观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或登上巍峨的西山之巅,眺望一碧万顷。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滇池的存在是昆明市存在的前提,所以滇池是昆明人赖以为生的母亲湖。而滇池的变化也与昆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皆有着密切的关系。
注:文章信息来源《滇池文化—五百里滇池古今》、《昆明水城历史:河流遍布 古桥横跨 井巷穿城》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