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精髓鉴赏暨中海云麓九里新中式实景绽放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今年是在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八十周年。全国开展了各类文化艺术类活动,云南的昆明于10月31日进行了西南联大博物馆开馆活动,当天晚上,原创舞台剧《到昆明去——我的青春在西南联大》在云南省大剧院首场演出成功,11月1日,在云南师范大学举办了校庆的开幕会。
2018年11月3日,在云麓书院举办了一场,以“西南联大精髓鉴赏及梁思成林徽因中式建筑时光之旅”为主题的中海云麓九里新中式实景绽放活动,向80年前西迁昆明的西南联大及联大的大师们致敬。活动邀请到著名西南联大研究专家、云南省中国近现代历史学会会长、云南师大教授吴宝璋教授,古镇研究院洪海波院长,昆明理工建筑学院副院长杨大禹教授,中海地产昆明公司项目设计经理陈龙,樊登读书会云南负责人师兢,董力争教授等现场分享。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云南旅游发展委员会、昆明五华区人大常务副主任、五华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局长等相关合作单位领导,以及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昆明电视台、新浪乐居、云南房网等各大主流媒体朋友及业主代表。活动由中海地产昆明公司、昆明海商会、中海云麓九里主办。
本次活动用“西南联大在昆明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八十周年”作为线索,并以当时35位院士中在建筑届最知名的两位——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解读那段历史,解读他们在昆明的艰苦岁月。为我们展现了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如何演绎“坚毅卓绝”的校训,展现了在家国危难之际,民国大师们挺身奋战,为民族文化和国家精神注入生命基因的伟大壮举。现场展出了梁林在西南联大期间,在国家民族水深火热的大时代背景下,依然笃定致力于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中国建筑文化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奠定了《中国建筑史》在中国建筑研究和保护进程中的开创性地位。
首先,由著名西南联大研究专家吴宝璋教授,发表了“西南联大精髓鉴赏之西南联大精神与中国梦”的精彩演讲。2017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考察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李总理指示要继承发扬西南联大精神。指出“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在极端艰难困苦中弦歌不辍,大师辈出,赓续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血脉。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李克强同志考察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
西南联大,是世界一流大学:“中邦三十载,西土一千年”300多名教授,8000名学生,毕业近4000人,从军1100多人,两院院士172人。西南联大是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最后,吴宝璋教授希望带给大家治学的精神可以得到更广的发扬与继承,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接着是,龙泉古镇研究院洪海波院长讲座,介绍了战争年代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学者在云南如何治学,专研古建筑。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在云南三年期间,走了约22个县市,记录了云南主要的建筑形式,包括滇中的“一颗印”。梁林徽夫妇在昆明的不解情缘,为建筑界留下珍贵的记录材料,是云南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昆明理工建筑学院副院长杨大禹教授,带来的是“民族建筑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解读了民族建筑文化的多样性,民族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说道:云南是生态多样性、环境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都十分富集的地区。省委政府根据十八精神,提出了“美丽云南”的发展思路,从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出发,将民族文化、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四位一体,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对云南地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概括描述,原有“云南十八怪” ,今有云南“五十最”。重点讲到云南各地民居的特点,如何与现代化建筑融合与创新的。
(云南滇中一颗印民居)
接着,中海地产的建筑设计经理陈龙先生,解读中海云麓九里,是如何利用地势,结合云南的一颗印建筑特点,既传承建筑风格,又获得较大化的得房率。
学者董力争教授的发言,讲到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深入骨髓的影响,云南在最独有的自然与气候资源,战争年代云南在大后方保护了文化人保护了传统文化。云南昆明是一个具有独特发展的地方,他很喜欢这里。
最后,由樊登读书会云南负责人师兢先生举行“樊登读书会云麓书院驿站”揭牌仪式。仪式后,参观了云麓九里实景示范区。
本次活动得到了相关研究机构、媒体精英、社会各界领导、中海地产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共襄盛举,为中式建筑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麓九里实景照片)
前几年城市建设热衷于西式建筑风格,如今随着大国文化品牌力的提升,大家再度把眼光回归到传统。新中式建筑风格在全国开始遍地开花,多以别墅项目为主,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独门独院再次成为市场新宠。本次活动在众嘉宾的积极参与下,在热烈欢快的氛围中落下帷幕,作为中式建筑的传承者,中海云麓九里还将继续致力于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播和保护,为时代人居提供更多经典作品。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