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了就是赚到”,这年头,房贷也要提前还?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届购房者,已经开始琢磨着“提前还房贷”了。
相信大家近期在各个社交平台上,都刷到了不少房贷相关的讨论,而提前还款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代年轻购房者的新潮流。
央行5月13日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住房贷款减少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央行公布的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住户贷款减少3369亿元,其中,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较大的中长期贷款减少459亿元。
个人与住房相关的信贷需求,从数据上已经呈现出减弱态势,很显然,现在的购房思路已经再次“升级”了。
对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经验的购房者来说,提前还房贷不仅能节约一大笔利息,也能在未来收入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让自己的资产尽可能稳定。
在过去,大家对于房贷的认知是,这应该是普通人可以从银行借到的额度较大、期限最长、性价比较高的资金,而省下来的钱,可以放在银行理财安稳吃利息。
更重要的是,手里有钱心不慌,还款是固定的,将时间线拉长到二三十年来看,只要稍作理财投资,是可以跑赢通货膨胀的,在急需用钱时,手里的这笔钱也可以很好地应对突发状况,因此大部分情况下,大家有钱也不会着急还房贷。
既然这么稳妥,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会选择提前还贷呢?
首先,选择提前还房贷的人,大多是年轻人。
对于年轻购房群体来说,大都还有二十多年的还款期限,而对大部分人来说,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失业了,未来这二十多年的收入与预期并不一定相符,而自己辛苦还款几年,还的钱大部分都是利息,未来一旦断供了,房子还能不能属于自己,卖房的钱够不够偿还剩余的房贷都要打个问号。(点击链接回顾:断供会怎么样?)
其次,是不少人发现自己的房贷利率真的太高了。
今年以来,房贷利率接连调整,昆明的部分银行已经能做到首套房利率4.4%,在5月LPR出炉的当天,更有网友称,已经有银行能申请到4.25%的首套房贷款利率。
对于想要上车的购房者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而对于买在房贷利率高点的购房者来说,就有些笑不出来。
尤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不少年轻人盲目跟风,在基金、股票中做了一轮又一轮的“韭菜”,投资收益并不理想,加上疫情冲击下,投资开店也要慎之又慎,而稳定保收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也就3%左右,个别优秀的收益能到4%,相较于5%以上的房贷利率,根本不够看。
收益与房贷两相对比,既然跑不赢房贷利率,那还不如提前把房贷还了。
因此不少房贷利率接近6%的购房者也表示,还款后立省几十万,债务减少了整个人都轻松很多,毕竟,“现在还有什么投资能够稳赚6个点呢”?
对于不少来说,房贷提前还了就是赚了,但却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对于部分购房者来说,贷款30年,要还的利息可能会等于甚至超过本金,在没有更稳健的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下,如果能提前还贷,确实可以节约整体的资金。
但另一方面,要不要提前还贷,还是因人而异。
首先,这些购房者不适合提前还款:
1. 公积金贷款
如果办理了公积金贷款,利息低、时限长,这种情况下的闲钱就算只是买入稳健的银行理财,收益也能基本覆盖房贷利息,自己偷着乐就行。
2. 投资收益超过贷款利率
有的人做投资能有不错的收益,收益率能超过自己的贷款利率,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舍本逐末,以钱生钱跑赢通胀是最靠谱的。
3. 已经还款了近一半的时间
无论选择哪种还款方式,在还款前期,我们每月偿还的金额中,大部分都是利息。
举个例子,贷款30年,目前已经还款了15年,如果选择的是等额本息的话,还款金额已经超过了利息,剩下的15年主要偿还的是购房的本金,并不能有效地节省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提前还款就没多大必要。
4. 现金流不够充裕的家庭
如果大额还款后,手里的余钱不多了,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面对疫情反复,万一出现了需要急用钱的情况,有积蓄还能留条后路。
综上所述,提前还款对于个人来说是很不错的选择,但前提条件很多,务必充分考虑自己的现金流情况,再决定要不要提前还款。
那么,如果决定了要提前还款,怎么还比较合理呢?
首先,你要综合考虑以上提到的不适合提前还房贷的情况,并且对自己的收入、投资收益、现金流有合理的预期和规划。
如果确实不适合提前还款,那也没什么问题,时间会稀释负债,也会让资产增值,不必为此焦虑,特别是首套房或者购房时有利率折扣的,血拼姐建议不用急于还款,这确实是人生中最划算的一笔借款了。
其次,确认自己贷款的银行能不能支持提前还款,提前还款的相关要求,以及提前还款会不会存在一定的“违约金”。
最后,不要被房价涨跌左右想法,房价无论是什么走向,你该还的房贷是不会变化的,买定离手,没必要纠结在房价上。
此外,还需要关注到的一点是,LPR是动态的,从市场预期来看,LPR有可能呈降低趋势,所以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财收益相应地调整提前还多少。
负债难免有心理压力,但给自己留条后路总是没错的。那么,你会考虑提前还房贷吗,是缩短年限还是减少月供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