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昆明文脉 来这里就对了!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提到老昆明,相信绝大部分人会想到翠湖、西南联大、南屏街、昆明老街等家喻户晓的文化地标,但相信对于昆明本地人来讲,还有一个地方,有着不容忽视的存在感。
位于广福路两侧的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大剧院和官渡古镇交相辉映,以现代艺术和历史遗存共同书写民族文明,成为云南人追根溯源的优质目的地。
云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从最初的云南图书博物馆,到后来昆明文庙成立、临时“借住”圆通寺,再到五一路118号的“昆明十大地标”,最后才有了如今广福路6393号的新地标。
70年,时代的车轮流转,云南省博物馆也经历了多次变迁,但其文化内核始终未变。
这座按照云南传统特色民居“一颗印”形制打造的建筑,一直静默地矗立在那里,沉淀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沉静,令人油然而生一股庄严肃穆感。
来源于石林风化地貌的实体造型,以及整体砖红色金属的外立面,充分展示了云南独特的高原地形地貌及有色金属王国的独特地位。
秀外而惠中,是云南省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基本涵养。洋溢着浓郁滇式风情的建筑外表下,封存着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馆内收藏着226660件(套)藏品,记录且见证着云南的历史。博物馆共分三层,包含六大基本陈列,每个场馆都各具特色。
追溯史前时期的《远古云南》,青铜时代的《文明之光》(神秘的古滇国),东汉至魏晋时期动荡更迭的《南中称雄》,唐宋时期的《妙香佛国》……从远古生物的发迹与灭绝,到人类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一眼便可看尽万年。
此外,馆内还展示了众多云南地区独有的民族文化与历史生活习俗,陈列着大量珍贵的文物遗品,其中就有在《国家宝藏2》中出现的“大理国银鎏金镶珠金翅鸟”。
如果说云南省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有什么不同,那一定是它不可比拟的沉稳气质与浓墨重彩的滇文化底色,交织成一曲壮阔的民族文化之歌,让每一位亲临者,都听到历史的回响。
紧邻着云南省博物馆东侧,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正面看去似一个半圆球体被挖去了顶部与中心,俯瞰好像一枚镶钻的戒指,又似一顶王冠。
与方正雄浑的云南省博物馆摆在一起,有点“天圆地方”的味道,以音乐的欢快柔美和知识的睿智方刚进行对比,以浓缩山水的刚柔并济和石林的突兀峥嵘相互呼应,以延绵河流和苍劲山川的建筑化写意构筑云南美好河山。
立面设计仿佛一位灵动的舞者,将凝固的音乐、起伏的舞姿具象化,空灵典雅,宛若天成;主入口处的26颗巨柱呼应26个民族,现代性的建筑形态中透露着神秘而浓郁的民族风情。
剧院的整体线条流畅而优雅,既飘逸发散,又整齐有序,外墙采用黑白相间的弧形镂空设计,兼具简约的线条美感与几何的立体质感,拍照相当出片,不知不觉已成一面“网红墙”。
云南省大剧院主要包括“一大二小”,即一个1475座的大剧场、一个790座的音乐厅和一个440座的多功能小剧场,三个厅的屋顶呈宝石状,镶嵌在“滇之冠”顶部。
这座建筑自2016年横空出世以来,便以其流光溢彩的壮阔和交错起伏的奇幻成为昆明的又一地标。探寻国际级的艺术精品,享受更有质感的文化消费,这里是不二之选。
跨过广福路,便也从现代跨入了千年官渡古镇的领地范围。
官渡古镇曾是个渔村,又因古代曾是官府的专用渡口而得名,1958年前,这里还是官渡区政府所在地。
历史上,官渡古镇是商贸交易频繁的集镇,商业、手工业发达,五山、六寺、七阁、八庙,众多历史人文景观和文化古迹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为后人提供了参观研究的珍贵文化建筑遗址。
当然,来古镇除了感受历史人文和民族风情,也少不了要寻味一番。
最负盛名的莫过于一买一筲箕的“官渡粑粑”,早已成为古镇游客的必购单品,此外还有米线、螺蛳、饵块、豌豆粉、米布等一众特色云南小吃。
坐在古镇的木制小楼窗边,看着街上石板路人来人往,没有车马喧嚣,偶闻丝竹悦耳,云水淼霭,薰风无浪,便是老昆明的味道了。
仿佛为了呼应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气质,周边的项目建造也都极具风格。既有英伦特色的典雅精致,法式风情的浪漫端庄,也有中式风格的礼序大气。
目前周边仅有俊发俊云峰一个项目在售,已建成的小区均已交付入住,片区无论是生活氛围还是文化氛围,都已十分浓郁。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立场和观点。本文著作权归搜狐焦点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经允许转载或使用本文时,请注明来源。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