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释放1.2万亿元,楼市能不能借此缓口气?

昆明楼市深度报道 2021-12-08 14:18:1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保行业,不保企业

时隔近5个月,2021年的第二次降准来了。

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决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

(官网截图)

据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消息一出,被认为是楼市迎来了重大利好,血拼姐的朋友圈也热闹了起来,不少中介都在说,楼市要迎来一波上涨了,务必抓住最后的上车机会。

央行降准与房价上涨,会有必然联系吗?

先放一个回答,有点联系,有利好,但别指望房价就会立刻为此上涨。

要搞清降准与楼市的关系,得先了解,什么是降准,为什么会降准?

降准,降的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简单说,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一般指银行),为应付坏账和客户取钱而准备的资金。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所有存款的比率。可以相对简略地这么理解,每当经济形势有下行压力的时候,央行通常就会采取降准或者降息给市场释放更多的流动资金,从而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刺激经济增长。

央行宣布降准,也就意味着给市场提供了更多可支配的资金,那对于房地产行业又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这次降准是全面降准,释放的一部分资金将被金融机构用于归还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还有一部分被金融机构用于补充长期资金,更好满足市场主体需求。

其次,本次降准目的是加强跨周期调节,优化金融机构的资金结构,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更好支持实体经济。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Wind  制表:贝壳研究院)

也就是说,本次降准更多的是为了强化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并不是只针对房地产

严格来说,房地产行业仅仅是作为社会大环境中的一环,同样享受到了这次“雨露均沾”的利好。此外,稳健的货币政策方向不变,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宽松

尽管如此,降准对于楼市的作用依然不容小觑,对于开发商而言,当前普遍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将得到改善,防止违约,同时,房企融资环境有望继续边际改善。

降准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保增长,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为行业运营提供合理流动性,从而保持房地产行业整体稳健发展

但如果要具体到某个开发商的话,还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对于个别债务问题难以纾解的开发商来说,这点降准带来的资金,无异于杯水车薪。

对于购房者来说,降准对于刚需、改善性住房,就是更加实在的利好了。

一方面,降准有利于推动LPR水平的下降

央行降准后,不少财经类分析都提到了接下来可能出现的降息

(财联社时评)

如果降息,甚至LPR利率下调,那对房地产则是直接的利好。

另一方面,在央行宣布降准的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2022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也就是说,原本在严格监管的政策下,放款时间拉长、贷款额度紧张、严查首付款来源,尤其是刚需群体需要等待更长时间的贷款环境,或许会变得更加友好。

此次监管部门的“支持”,强调对合理的房地产信贷进行支持,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意味着未来房贷也有可能放松,房贷利率也有可能下降。

最近多地商业银行个人房贷审批速度加快利率下降都反映了这个利好现象,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

(官微截图)

在此基础上,降准信号释放的利好,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昆明房价是不是就要涨起来了?

就目前的市场来看,未来如果还有一些刚需购房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政策筑底回暖后,随着金融工具发力,市场回暖也会逐步呈现。

但要注意的是,虽然房地产业的信贷环境已比此前有所松动,但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分化,房价在未来还能有一定上涨空间的只是极少数,血拼姐也再次提醒一点,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不必指望房价大涨。

与此同时,尽管一线城市市场有所回温,市场出现松动迹象,但尚未形成反转力量,也并未波及到昆明市场。

因此,昆明当前的市场状态将延续至年底,短期内依然会出现特价房、工抵房等促销方式刺激购房需求释放,拉升成交规模。

写在最后:

政策环境在不断朝着有利于房地产的方向发展,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无论是怎样的调控方式,都是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对于普通购房者而言,在房价趋稳、房贷政策更加友好的条件下,抓住时机上车,倒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