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35年来 可能从未见过的海鸥和滇池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从1985年海鸥排名前列次抵达昆明开始,每个昆明人,都必然有过站在滇池边,高高举起手中的面包喂海鸥的经历。
昆明人爱鸥,但关于海鸥背后的故事,却少有人知。
这一次,终于有人站了出来,用一组 “海鸥大片+752字长诗”刷了昆明人的屏,与你聊聊关于海鸥,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昆明人与海鸥的情感,也许通过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故事就可以读懂。
1985年11月12日,9000只红嘴鸥排名前列次造访了昆明市区,给昆明人带来了莫大的惊喜,吴庆恒老人每天都会从城郊步行20余里地来到翠湖喂海鸥。
老人一个月的退休金只有308元,他总是要拿出一半的钱来买饼干、面粉和着鸡蛋给海鸥们吃。
▲海鸥老人的背影
他喂海鸥与别人不一样,他不是抛着喂,而是把食物摆放在栏杆上,等海鸥吃完,又摆放一些,又等海鸥吃完。一边喂,一边不停的和海鸥聊天。
从1985年海鸥初次到访,到1995年老人病故,十年间,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这群远道而来的朋友,成了那时候昆明人眼中和海鸥一样熟悉的风景。
从吴庆恒到所有偏爱海鸥的昆明人,正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暖意留住了这群精灵。
从一次误打误撞的偶遇,到对昆明无尽的依赖,这场迁徙,昆明人与海鸥一起飞行了35年。
一只海鸥,就足以引发一次想象力的远行: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它又为什么而来?
科学家给出了答案:来昆明过冬的红嘴鸥,最远飞越6000多公里,从蒙古共和国乌布苏湖、吉尔吉斯湖流域、贝加尔湖南部地区和新疆的博斯腾湖流域等多个区域出发,经过一整个月的飞行,在滇池相会。
它们就像一群高原伞兵,从海平面出发飞行到海拔1886m的滇池,穿越国家与国家的围墙,带着诗意降落在这座城市。
白天,海鸥在翠湖、世博园、海埂公园等地盘旋,陪人们嬉戏玩耍,几乎在昆明所有滨水的区域,都有它们的身影。
每当夜幕降临,海鸥便成群结队的飞回它们为自己找到的较好的栖息地——草海。
这里有大量的湿地环绕,优质的生态环境带来更充足的食物,偶尔浮出水面的泥鳅,是扛住夜晚降温的较好储备。对于环境,海鸥比人敏感的多,哪里最宜停驻,海鸥比人更明白。
35年的相处,海鸥早已内化成为了一种城市情怀。对于滇池这片高原上难得的海而言,海鸥就是那个最伟大的航海家。
“每一个航海家,都应该被看见,都应该找到自己的那片海。”这组大片的创作者——金地·云海一号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耗时一整个月,用镜头纪录了海鸥与昆明的故事。
让人们换个角度读懂它,这一个月的守候与拍摄也就值得了。
因为,读懂了它也就读懂了昆明人对海的向往;读懂了昆明人对海的向往也就读懂了航海家精神:
你说,你曾越过⼭和⼤海。但为何,你明知滇池不是海,仍执着唤它海?
你说,也许海的开始,是古⼈不曾⻅过海的⽆知。但千百年光阴,早把它酿成了⼈⽂的情怀。
你说,你也曾穿过⼈⼭⼈海。为何,你要如此执着于,离开⼈海?
你说:⼈海,不是你的海。
我⼗分好奇:什么样的海,才是你的海?
你说:它必须,装得下你已经拥有的⾝份。⼀个称职的丈夫;⼀个⾛⼼的⼉⼦;⼀个像样的⽗亲;⼀个厉害的上司;⼀个知⼼的朋友;⼀个坦率的⾃⼰......
但我知道,你还没有说完。
果然,你又说:它还必须,装得下你尚未得到的⻆⾊。很多的⻆⾊。
我很讶异:⼀个⼈的⽣命,能装下多少种志趣?
你说:你不是你。你是很多个你。
我笑了:⽐如呢?
你说:你是姜太公:愿者上钩。你是曹孟德:东临碣⽯,以观沧海。你是海明威:⽼⼈与海。你是海⼦:⾯朝⼤海,春暖花开。......
我说: 所以,它才必须是海?
你说:是的。浩瀚、包容、神秘、未知......这样的吸引,宇宙太遥远,只有海,才是触⼿可及的。
你说:它连接着红尘,却又远离着红尘;它哺育了平庸,却又⾃绝于平庸;它停靠下已知,却又深藏着未知;它包裹着所有⼈,却又只属于少数⼈。
我知道了:它让你离开了⼈海,找到了自己的海它可以让你成为:⼀个称职的丈夫;⼀个⾛⼼的⼉⼦;⼀个像样的⽗亲;⼀个厉害的上司;⼀个知⼼的朋友;⼀个坦率的⾃⼰.....
它让你淡泊下来,也让你停泊下来。
你说:没错。但不只是如此。
你说:你的⼈⽣还未抵达终点,它给了你⽆限的可能,让你去冒险;
你的世界仍有很⼤的空间,它给了你⽆限的边界,让你去拓展;
你的⽣活尚可更多曼妙,它给了你⽆限的美好,让你去寻找。
我问:所以呢?
你说:所以脱离平庸,未⾄先进的理想故事,
属于你,和很多你的理想故事,⼀定是:
与海的故事。
你说:好!
只有与海,才能实现你和你们 “泊下来,⽽不停下来”的愿望。
⾦地与海,致敬昆明人海中的航海家,全文终,但你与海的故事,未完待续。读懂了坚定、无畏、勇敢的航海家精神,也就读懂了金地·云海一号。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